2025年7月7日,腾讯AI实验室宣布推出业界首个“美术级”3D生成大模型 Hunyuan3D-PolyGen,标志着AI在三维内容创作领域迈出关键一步。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传统建模中的布线质量与复杂物体生成难题,更以70%以上的效率提升,为游戏开发、影视特效等领域注入全新动能。

腾讯混元3D生成大模型:重塑游戏美术的“数字工匠”
技术革新:从“粗放建模”到“精雕细琢”
Hunyuan3D-PolyGen的核心创新在于其自回归网格生成框架与高压缩率表征BPT技术。传统3D生成算法往往依赖预设规则或低精度点云数据,导致模型细节粗糙、布线混乱,难以满足专业美术标准。而Hunyuan3D-PolyGen通过以下三步流程重构建模逻辑:
- 网格序列化:将顶点与面片转化为Token序列,实现网格结构的高效编码;
- 自回归建模:以点云为输入,通过自回归模型生成高质量Token序列;
- 序列解码:将Token反向解析为顶点与面片,重建符合美术规范的3D模型。
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模型能够生成上万面的复杂几何体,支持三边面与四边面混合结构,布线精度显著提升,细节表现力达到影视级标准。例如,输入一张简单草图后,模型可自动生成带有细腻纹理的机械零件或自然场景,且无需人工调整拓扑结构。
强化学习驱动:让AI学会“审美”
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成结果的稳定性与艺术性,腾讯团队设计了Mesh自回归强化学习后训练框架。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,通过奖励机制引导模型:
- 稳定生成奖励:对结构完整、无穿插错误的模型给予高分;
- 美术规范奖励:鼓励生成符合游戏管线需求的模型(如低多边形数、UV贴图兼容性)。
这种“奖励-反馈”机制显著降低了生成失败率,并使模型逐步适应不同风格需求——从写实风格的科幻武器到卡通化的角色模型,均能精准匹配用户意图。
落地场景:游戏开发的“效率革命”
目前,Hunyuan3D-PolyGen已集成至腾讯多个游戏管线,其效率提升效果令人瞩目:
- UGC资产生成:玩家上传草图后,AI可在数秒内生成可直接使用的3D模型,极大降低创作门槛;
- 专业美术辅助:资深美术师可利用模型快速生成原型,再进行精细化调整,节省70%以上基础建模时间;
- 跨平台适配:生成的模型兼容主流引擎(如Unity、Unreal),并支持导出为FBX、OBJ等格式,无缝对接生产流程。
以腾讯某开放世界游戏为例,原本需5人团队耗时3天完成的场景建模,现仅需1名美术师配合AI工具,在2小时内完成初稿。
行业影响:3D创作的“普惠化”之路
Hunyuan3D-PolyGen的发布,不仅加速了游戏行业的智能化转型,更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:
- 降低内容创作成本:中小团队与独立开发者将能以极低成本获取高质量3D资产;
- 推动AIGC生态:结合腾讯混元已开源的视频生成工具HunyuanCustom,AI有望实现从“静态模型”到“动态叙事”的全流程创作;
- 拓展应用场景:除游戏外,该技术可应用于虚拟人建模、工业设计等领域,甚至为教育行业提供低成本的3D教学资源。
挑战与未来
尽管技术领先,Hunyuan3D-PolyGen仍需面对两大挑战:
- 创意与控制的平衡:如何在自动化生成中保留人类艺术家的主观表达?腾讯计划引入“风格迁移”功能,允许用户通过参考图或参数调节输出风格;
- 硬件算力需求:高精度建模对GPU资源依赖较高,腾讯或将推出云端订阅服务,降低本地部署门槛。
腾讯AI负责人表示:“Hunyuan3D-PolyGen不是终点,而是AI与艺术融合的新起点。”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,未来或许会出现“AI主导创作、人类负责策划”的协作模式,彻底重塑数字内容产业的生产范式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